开云体育官网入口登陆

深度剖析:中医不能和文化混淆,别再被带偏了!

原创 肖相如 肖相如频道 2025年01月22日 07:01 北京

图片

中医不能和文化混淆肖相如

图片

图片

一、中医必须有文化

图片

图片

中医的理论体系形成于秦汉之际,中医的精髓保存在经典之中,不学好经典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医。经典是繁体字和文言文。文以载道,如果不认识繁体字,读不懂文言文,基本上不可能学好中医。所以,学中医必须有文化,即所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这么看来,中医的振兴就有了难度,中医振兴的前提是普及古代汉语。1956年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从时间上算,1950年以后出生的人,接受的是简化汉字和现代汉语的教育,除非是上大学学的是古代汉语专业,或者少数热爱古典文学的人自学古代汉语以外,绝大部分的人不认识繁体字,读不懂文言文。一方面,现在的中医从业人员绝大部分属于1950年以后出生的,此前出生的人已经退休了。在中医领域,除了大学的四大经典教研室的教师和中医研究院的医史文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中医经典和古典医籍掌握的多一点外,绝大部分中医经典水平和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都相当薄弱。就凭这支整体上不认识繁体字,读不懂文言文的中医队伍,要振兴中医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现代的人除了不认识繁体字和读不懂文言文以外,所受的教育是以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为主体的西式教育,从世界观、价值观、知识结构而言,更容易接受西方的东西,对中国传统的东西难以接受。所有的人都知道医院,但知道的医院是西医,知道中医的人永远不会有知道西医的人多,选择西医的人也永远比选择中医的人多。光从医院的名称就能感受到从政府到人民,都认为西医是主要的,必须的;中医是次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所有的政府主办的医院都叫人民医院,人民医院是西医院,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当家作主;所有的中医院都不叫人民的,甚至有的地方没有中医院,在振兴中医的过程中,虽然新建了很多中医院,但大部分中医院以西医为主。

图片

图片

二、中医不是文化

图片

图片

苏东坡与他的老师欧阳修论医,欧阳修说,一个人患惊悸,医生问其原因,病人说因乘船遇风浪受了惊吓,于是医生取多年船舵木把被舵工手汗浸渍的地方刮下木末,加上丹砂、茯苓等煎服,一剂而愈。苏东坡问,用笔墨烧成灰让学生吃下去就能治疗他们昏庸不会写文章的毛病吗?喝下古贤伯夷的洗脸水就可治疗世人的贪心吗?吃正直的比干吃过的干面饼就能治那些谄媚侫幸之徒吗?舔两口勇士樊哙的盾牌,就能治疗怯懦之人吗?嗅一下美人西施的玉耳环,就能治疗狐臭了吗?这些文人甚至文豪们的以医自居,因为他们的文采和盛名,以及他们的天马行空,奇思妙想,深深的误导着中医和人们对中医的认识。一些不想下苦功认真读经典,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临证看病的中医天天妄想能靠这类奇招一举成名。现在中医界,一些临床医生扎扎实实的学术经验类的书无人问津,而一些以奇思妙想为主的文化演绎类的所谓中医书却畅销不衰。文化是感动人的,靠的是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惟妙惟肖的演绎。医学必须落实到人体和疾病,必须以证为根据,选方、用药都必须落到实处。泛文化正将中医引向虚玄、神秘!虚玄、神秘只能用来骗人,不可能治好病。文人论医,遗患无穷!其实,苏东坡也以医自居,但是最终自己治死了自己。

图片

图片

三、中医的现状是没文化追求泛文化

图片

图片

现在有的人中医没有学好,看病疗效不好,但又不想在医学上下功夫,总想能有成为名医的捷径。在当前的整个中医界,对四大经典比较熟的人也不多,精通的人更少。正确的途径应该是静下心来认真的读经典,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医学基本功的训练。有的人并不愿意这么做,而是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一些相关的文化上。治病疗效差的原因被认为是没有学好文化,因为《黄帝内经》和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医生都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有:“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黄帝内经》这段话的意思是,不懂运气,就不能当医生。所以很多人记住了这段话,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学运气,不过真正学明白的人很少,更别说用了。实际情况是,许多很著名的医生也没有痴迷于运气,甚至基本上不用运气,但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一个医生。反之,如果中医基本功不扎实,临床功力浅薄,一头扎进运气之中,即使你把运气真弄明白了,你成不了一个真正的医生,更别说好医生了。《素问·著至教论》中说:“而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很多人据此认为,医生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如果你已经把医学的核心内容掌握了,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学有余力,你再去学天文、地理、人事,那当然是可以的。问题是如果你并没有很好的掌握中医的基本知识,并没有什么临床经验,你就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你即使把天文学好了,那你也只能是天文学家,而不是医生,更何况你不一定能学好天文。你即使学好了地理,那你也只能是地理学家,而不是医生,更何况你不一定能学好地理。你即使学好了人事,你也只能是社会学家或者人力资源专家,而不是医生,更何况你不一定能弄明白人事。即使是专门学天文、地理、人事,有几个人能成为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或人事专家。反过来说,如果你是医生的话,你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吗?

图片

图片

四、中医作家用生花妙笔演绎中医

图片

图片

还有一种现象是,许多中医作家虚构中医故事,把中医学习、治疗的情节演绎的高潮迭起,惟妙惟肖,无限联想,广泛联系,甚至将高人指点、风水八卦、因果报应等等参杂其中,一些中医爱好者和学而不精的中医受其影响,实际临证总是幻想着自己也能如饮上池之水,如有神来之笔,而忽略了中医只是医学,必须落实到人体和疾病,必须落实到证,必须落实到对证的准确辨析,对药物方剂以及其他治法的准确把握,而仅凭文学家式的奇思妙想是不可能治好病的,中医在这种氛围之中很难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临床,疗效难以保证。

图片

图片

五、和文化的界限不清容易偏离正轨

图片

图片

有人总是以中医的博大精深为骄傲,将中医和传统文化混淆不清,中医被有意无意的当成了文化,以致很多人分不清中医和传统文化的界限,把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当成中医来学,中医的核心内容反而被忽略了。比如有的人一辈子在学习研究《周易》,《周易》不一定学明白了,中医却没真正下过功夫,无形之中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将有限的精力耗费在漫无边际的传统文化之中,说起来头头是道,看病时不知从如何下手,动手便错。中医的泛文化倾向严重影响中医正常发展,现在有人甚至将道、佛等宗教的东西当成中医的主体,导致中医严重异化。本文作者:肖相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位肾病学博士;全国重点肾病专科学术带头人。获“白求恩式的好医生”称号。著有《肖相如论治肾病》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特异性方证》 《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等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 下一篇:没有了